详细介绍:
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废水主要为餐厨垃圾脱水液,该项目处理总量为 150m³/d。在充分考虑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准备利用原有的 450m³箱体进行改造,分隔成四个区域,使用“分段活性法”水处理工艺,将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后,排入其他深度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
工艺流程
新型工艺——分段活性法
从水量提升的目的出发,为达到更为经济有效的运营效果,我方专家团队通过多次实验研究,从而研发出新型组合工艺——分段活性法。利用该新型工艺,将我方备用箱体进行改造,箱体有效池容 450m³,采用分段式曝气方式形成自循环流动模式,利用水压差为系统提供循环动力,故不需额外增设动力设施,以膨胀床形式,达到更高的处理能力,实现 COD、氨氮等快速去除效果。
技术特点
可去除大部分氨氮,减轻后续单元的氨氮负荷
生化进水氨氮和 COD 浓度降低,池容积减小,占地面积小
去除大量氨氮,生化系统不需要投加大量碳源,系统机电设备运行能耗降低,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优势
与传统的生物水处理工艺相比,本项目新型工艺”分段活性法”,以升流式污泥床的形式取代传统的完全混合式污水处理池,该工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升流式污泥床中可提高污泥沉淀性能并实现污泥的颗粒化,颗粒污泥作为一种微生物自固定化体系,能有效富集污水处理单元中生长速率较低的功能性微生物,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
(2) 曝气自循环工艺优越性
曝气自循环工艺中污水循环比可达 50,这极大的增加了污水与污泥的接触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氧气利用率。且工艺运行条件易控,工艺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曝气量的调节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这进一步减小了工艺所需曝气量,即运行能耗。
(3) 颗粒污泥性能卓越
本工艺采用的升流式污泥床,可在升流式的池体可对污泥进行筛选,保留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
1 颗粒污泥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沉降速度快、生物量高等优势;
2 污泥颗粒中生物量大对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耐受能力,且对废水中复杂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能;
3 污泥颗粒本身的传质缓冲功能提高微生物对毒性环境的耐受能力。密实的颗粒结构可以削弱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影响,从而增强对一些较为敏感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的保护;
4 污泥沉降速率大,可达 25-70 m/h,SVI 在 37-70 ml/g 之间,沉降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出水指标好于单纯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工艺。同时,从该污水处理系统中流出的污泥沉淀性能也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可减小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4) 占地面积小,容积负荷高
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颗粒污泥具有沉降性能良好、结构密实、微生物丰度高等特点。良好的沉降性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大大节省;该工艺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5) 工艺运行方式简单,耗能低
工艺流程较简单,单独设置曝气区域作为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唯一运行动力消耗,但脱氮除磷本质为传统的好氧硝化+厌氧反硝化脱氮。工艺各池体间使用管道连接,且各池体间水流均为溢流,不使用水泵传输。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本工艺需要的运行设备较少,不仅减小了装置运行管理难度,同时减少了后期工艺运行过程的能耗。
技术参数
项目验收